


王大珩:請不要再叫我“中國光學之父”
2月26日是一位偉大科學家的108歲誕辰,他的身上有著許多閃亮的榮譽標簽:“兩彈一星”元勛、開創新中國光學事業的“追光者”、提出“863計劃”的戰略科學家等等,他就是王大珩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工程院院士,也是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委員會主席。
盡管王大珩功勛卓著,但他始終把個人名利看得很淡。他認為,工作都是大家做的,不該系千萬功勞于一身。
2009年12月,在中國光學科技館論證會上,王大珩委托秘書蔡恒源帶去一份特別的囑托:已值耄耋的王大珩這幾年身體不太好,但一直關心中國光學事業的發展,有件事他一直放心不下,就是很多人把他稱作“中國光學之父”或“中國光學泰斗”,王大珩認為這樣不妥。
王大珩說:“把我稱作中國光學事業的‘開拓者’或‘奠基人之一’,我都可以接受,但如果說我是‘中國光學之父’,那我的老師嚴濟慈、葉企孫,你們怎么稱呼他們?所以請不要再叫我‘中國光學之父’了?!?/span>
王大珩心懷祖國科技事業,直到晚年躺在病床上依然如故。臨終前,王大珩一直有三個心愿:第一個是編寫“中國光學的學科發展史”;第二個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都了解光學知識,建立中國光學科技館;第三個是進行光學名詞的審定,出版一個光學名詞的官方版本。為此,他在病床上還親自起草光學名詞審定的報告,給國家領導人寫信提出相關建議。
“光陰流逝,歲月崢嶸七十,多少事,有志愿參馳,為祖國振興。光學老又新,前程端似錦。搞這般專業很稱心?!边@是王大珩70歲時給自己寫的一首詞,也是他對深愛著的祖國和光學事業的真誠表達。
這,就是一位老科學家的精神之光。
2023年是王大珩先生逝世12周年。斯人已逝,他的研究成果、精神財富,化作“一道光”,指引我們在科技創新的征程上不畏艱難,再創輝煌!
源自于:光行天下